今年的专业变动有点大,有高校艺术学全部停招,也有高校将本科管理学位改为工学学位……艺术学和管理学真的不吃香了吗?我们一起来看~
截至 2025 年 10 月,全国 30 + 高校发布招生调整公告,两大变化需紧急关注:
- 艺术学收缩: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停招视觉传达 / 数字媒体艺术方向,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暂停考古学招生,四川音乐学院撤销教育硕士(音乐)授权点;
- 管理学 “工转”: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专业改考数学三 + 工学综合,多所院校管科类专业并入交叉工科,考试重心转向量化分析。
多校停招艺术学专业
近几年,多校对传统艺术类专业进行大规模优化。南昌航空大学2025年13个艺术学类专业停招9个;同济大学2025级设计创意学院将停招视觉传达设计、环境设计、产品设计3个设计类专业;暨南大学的音乐学、美术学专业,南京工业大学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等也于2025年停止招生……而停招的结局,是专业撤销:

究其原因,艺术类专业停招或撤销与就业率有较大关系。
2025年本科就业红牌专业中,艺术学学科门类专业有3个,分别为音乐表演、绘画、美术学,占比较高。其中,绘画连续5年被列为红牌专业;音乐表演5年有4次上榜红牌专业,美术学则在这2年连续上榜;2024年山东省公布了11个就业率较低的专业清单中,艺术学足足占了9个……

注:红牌专业指就业落实率、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,且市场需求减少或增长缓慢的专业
而对于一些理工科院校,则可能还有艺术学与自身定位不吻合、为了新增设高价值学科而撤销艺术学等原因。
和艺术学一样,面临同样困境的还有管理学。
多校管理学改工学学位
同一专业,不同学校授予学位可能不同。在教育部发布的24年度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表中,有27所高校、38个专业点将专业授予学位从管理学调成了工学。详情如下:

管理学改授工学,核心原因是部分管理类专业“大而全”、特色模糊,学生缺乏独特专业技能,竞争力弱,就业率持续低迷。如公共事业管理,岗位需求连年下滑,2019年较2018年降31%,2020年再降37%;据智联招聘《2024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》,2022-2024届经管类毕业生offer获得率均低于理工类,2022届一度低于人文社科类。院校主动将管理学转型,或许是破解就业困境的一条出路。
那么这种情况下,艺术学和管理学本科生的出路何在?考研的宝子还能选择这两个学科吗?
三类考生应急方案(附操作工具)
1. 信息追踪:避免 “复习到报废”
- 官方渠道优先级:目标院校研究生院官网>研招网(yz.chsi.com.cn)>学院公众号,每周三 / 五固定查新(9 月招生简章密集发布期);
- 快速核实技巧:直接拨打院校招生办电话,问清 “停招原因 + 替代专业”(例:对外经贸大停招 4 个管理类专业,可转考新增的国家安全学)。
2. 目标调整:3 条路径损失最小化

给艺术学/管理学本科生的建议
艺术学和管理学并非“不吃香”,而是“旧而不变”“泛而不精”的方向被淘汰,“交叉+硬核技能”成新赛道。无论就业还是考研,找对方向更关键。
对艺术生来说:
就业不用困在传统创作里。想做技术相关的,补学Blender建模、AIGC工具,去试UI/UX设计、虚拟人设计这类岗位,缺口大且起薪高;想做运营的,学文化产业管理知识,去美术馆策展、文创IP孵化领域;想稳定的,考个教师资格证,进中小学或在线机构做艺术教育。实在觉得传统方向难,转去传媒做视觉创意也可行,审美优势反而能用上。
若有考研意愿,则避开绘画、音乐表演这些常上红牌的专业,选择跨考或优先数字媒体艺术、艺术管理这类交叉方向。
对管理学本科生来说:
一方面可以补Python、SQL、CAD这些技能,转做数据分析师、工程管理师等,这些比纯管理岗好就业;也能选应急管理、养老服务这种政策扶持的领域,或去互联网做垂直运营。
另一方面不妨提升学历,选择更稳妥的就业路径——选专业时优先“管转工”方向(比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、工程管理),课程里有技术内容,毕业能对接智能制造、数字经济的优质岗;也能选择跨考会计、经济类专业,就业也会更吃香。
总之,学科调整是“转向信号”,艺术生补技术、管理生练技能,就能把优势变现。考研择专不仅要考虑兴趣爱好、本科专业,也要关注就业前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