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人都说考研难😣 但具体有多难,其实要依据学校、专业、地区等综合因素评定,不能一概而论。今天就给大家梳理一下考研的难度等级,快来看看你属于哪个级别👇

等级一:本地区、本院校、本专业⭐⭐
理论上来说,这个等级难度相对最小。毕竟有着不少天然优势:
- 人脉关系不用愁,有些导师就是本科专业课老师,只要搞好学习,成绩提上去,跟老师关系不错,老师多给些复习方向还是很有可能的;
- 研究生学长学姐也不愁找不到,在实验室、教室就能轻松 “捕获”,他们能为你提供很多考研资源和帮助,像专业课复习资料、报录数据、分数线这些都能方便打听。
属于等级一的同学,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,考研会轻松很多哦~
等级二:本地区、本专业、跨学校⭐⭐⭐
在院校、学科实力相当的情况下,这个等级难度比等级一稍高。因为对目标院校导师的研究方向、专业喜好相对不熟。不过因为是本地区的学校,还算比较熟悉,可以直接去学校打听报考信息,比跨地区要方便一些。
等级三:本专业、跨地区、跨学校⭐⭐⭐
绝大多数考研人都属于这个等级,唯一的优势就是本专业,专业课学习相对跨专业考生会容易些。但难就难在跨地区、跨院校,报考一个之前完全不了解的院校,报录数据、专业课资料等很多信息都需要在网上一点点收集,真实性和实用性还不确定,前期准备工作多,备考困难程度增加。
等级四:本地区、本学校、跨专业⭐⭐⭐
和等级一相比,等级四最大的特点就是跨专业。跨专业考研难度可想而知,要在一年时间里复习别人本科四年的知识量。即使有地区和院校优势,但对于从未接触过该专业的考生来说难度依然不小。而且在复试中,老师会格外关注并考察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能力。跨专业的同学,一定要在心理和时间精力上做好充足准备!
等级五:跨地区、跨专业、跨学校⭐⭐⭐⭐⭐
“三跨模式” 堪称最难,这类考生需要极大的勇气💪 除了要面对搜集院校报录数据信息、搜集专业资料、找资源的难题,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,可能会面临家人的反对、身边朋友的不看好,以及自我怀疑。从学校到专业都是重新熟悉的过程,备考相当艰辛,没有坚韧的毅力和强大的自信很难坚持成功。
影响考研难度的关键因素
除了上述分类,以下几个因素也会显著影响考研难度:
🈶院校层级差距
💚逆流而上(普校考名校):难度增加1-2级
💚顺流而下(名校考普校):难度降低1-2级
💚平级移动:难度基本不变
🈶专业热度差异
💛冷门专业→热门专业:难度增加1-2级
💛热门专业→冷门专业:难度降低1-2级
💛热度相近专业:难度基本不变
🈶招生政策影响
💙推免生比例:推免比例越高,统考名额越少,难度越大
💙报录比: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的比例直接反映竞争强度
💙复试分数线:分数线高低直观反映入门门槛
但是不管你属于哪个等级,考研都并非易事。希望大家都能根据自身情况,做出最合适的选择,积极努力地搜集相关信息,为考研成功全力以赴
尚研考研坚持以专业视角,专注态度,创新思维,多维服务助力广大考研学子成功上岸。
免责申明:资料整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!